为什么38号车评和赛雷都撕李老鼠,李老鼠在汽车圈人缘怎么样?
38自己买车做车评,那么问题来了,38号背景是什么?富二代吗?如果不是富二代,哪来的这么些资金买新车?所以,资金就是能说明问题,要么有人充值,要么背后有财团或者公司在操纵在运作。所以,视频***一下看看就可以了,没必要较真
作为汽车类新媒体,最大的需求就是流量和曝光率。个人觉得这几人是在“作秀”,现在什么最能拨人眼球?!没错是撕X,而且是越惨烈越好,但凡相敬如宾互道友好的节目,除了汽车、美女和热议话题意外,都不是很受待见,但是有一点大家仅可放心,私下里这些人关系也挺铁,兄弟相称喝酒撸串儿......
新媒体需要抱团取暖
这里说的抱团并不是大家几家合成一家,而是通过一些手段(新闻、活动、话题),吸引眼球关注从而获取巨大流量,同时,同框曝光对于几家都有相互促进的作用,例如只知道张三的人,通过节目知道了李四和王五,有了粉丝量和流量,接下来的经营还是要靠自己,至于大家说的充值,个人觉得挺好,至少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李三吱说车节目综合不错
最早关注的汽车测评节目只有“萝卜报告”和“李老鼠说车”,今天单说李老鼠说车,节目总的来说通俗诙谐、中肯客观,几个小兄弟也算各有所长。除了正经八倍的厂商和市场需求意外,情怀也是节目中常有的因素,能有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,不管是走运碰到投资人,还是努力引来厂商充值,不够优秀,想都甭想。
小心“驾驶”别像闫闯
人在膨胀后就会飘飘然,特别是年轻气盛的时候,就像前阵子刚被充值不久的闫闯,汽车类新媒体创始人,竟然因为酒驾而身陷囹圄,这也比较讽刺了,希望李老鼠和小兄弟们,以及38号和赛雷一些比较优质的汽车测评类自媒体,都能平和心态,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为广大网友和用户奉上更多优质节目,最终超越“Top gear”!
我觉得赛雷和李老鼠不是真撕,为什么38号跟李老鼠撕的时候,赛雷都不插一腿呢?一山难容二虎,38号和李老鼠互撕都想自己在评车界里独当一面。难道就是为宝沃而撕吗?16年的时候已经有隔阂产生了,虽然李老鼠道歉啦!但是那份尴尬永远都是有阴影在。
李老鼠总的来说,在二手车车评时,是实在的一个人,做***可以为观众普及汽车知识,又可以开拓线下服务,利人利己。
赛雷和李老鼠纯属合作关系 撕也是炒作而已。38和李老鼠可是真撕啊 不明白38号这样“自己掏钱买一手车评测的认真车评人” 为什么会对二手车商李老鼠这样步步紧逼。人生在世很难不牵扯到利益二字 这两位同一行当不同专业的人撕的耐人寻味了些。
说实话,我是很讨厌去掺合这几个营销号的任何事的。但既然题主问到了。那就说一说。
先说个观点,他们几个其实目的都一样,背后也是同一组人在给他们运作。目的都是炒热日系车。先别急,我慢慢说给您听。
先来看李老鼠的口头标签,自称德系死忠粉。但每次节目不断强调,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是什么呢?“日系在二手车市场价格一直上涨/日系在二手车上确实质量超群”“德系就是烧机油”,作为一个自称的专业人士,拥有丰富经验的德系死忠粉不会连机油消耗和烧机油都分不清吧?甚至在节目中指着传动皮带说是正时皮带,这种错误恐怕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二手车贩子出身的人会犯的。另外至少我所在城市的二手市场表现一向稳定,并没有他所声称的一直上涨的日系,当然不排除每人眼里角度不同。
上面说这些不是在攻击他,是要各位与另一位做个对比。就是那位自称美系性能控,实际一直在营销本田车的人。两人手法是不是何其的相似?一边声称是某系粉丝,一边拼命给此系贴黑标签,最后无一例外开始营销日系。
有人要问了,李老鼠是做二手车,怎么可能营销日系呢?长期了解汽车咨询的人都知道,近几年日系一直在强调自己的保值率,然后突然出来那么一位在二手市场上的“车评人”是不是很符合这个思路呢?总要有人在二手车上带带节奏,这“可信度”才更高嘛。您想,真正的二手贩子,每天忙着收车收拾好然后卖车还忙不过来呢,谁有空来拍节目呢?
说完上面这些,再来看这两位德系死忠粉和美系性能控碰撞,像不像一场导演好的团队内互动曝光呢?再加上一个后来的那谁谁不也一个套路吗?目的就是一个呗,提高他们的曝光度和关注度,最后营销日系车。
说真心话,我很佩服在背后给他们策划的人,能想出这些手法,在营销上也是高人了。
最后说一句,对于这几个营销号来说,大伙当***节目看看就好,真要听他们的买日系了,吃亏的是自己,美系性能控可不会为你买本田机油增多***呀,到现在他在这事上可连屁都没放一个呢。
为什么李老鼠说车越来越浮夸?
也许不是浮夸和不浮夸的问题,如果评测一味的跟以前一样的套路,一样的方法,大众会有审美疲劳。对他们来说,他们也许在寻求和尝试新的评测之路,这需要勇气和创新。
浮夸的定义因人而异,有人觉得DJ很吵,有人觉得很好听,市场有需求就有人去做,你觉得不对你的胃口,那么你也不是他们的受众目标。
评测的格局需要人去打破,需要人去讲真话,讲真正实用的东西,简单易懂,更接地气不是什么坏事。有人说周星驰的表演很浮夸,有人觉得很喜剧,怎么定义只有自己知道。
况且,从本质上讲,李老鼠本来可能平时生活中就是那样开朗的人,严肃的去评测也许不是他的真实性格,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去做评测,自己快乐又给别人带来知识,这也没有什么错。
浮夸这个词看你怎么理解,我也不好评价,你看陈奕迅唱歌浮夸吗?现在***内容和一开始比肯定是有变化的,前期可能因为各个方面不足吧,他们想让内容呈现出一个完美状态,所以会觉得不浮夸。
现在不一样了,在二手车行业也能称为老司机了,就好比新手和老司机,开车水平能一样吗?也许李老鼠的性格本就是这样的,慢慢的节目效果和他的性格也是有关系的,他用他最喜欢的方式来做他的***。
其实你放到企业上看也一样,像我上一个老板,他很喜欢健身,所以他让每个员工每个月写一个健身***,还有健身奖金。
所以说浮不浮夸不是对错,不要误会了各位。
试驾编辑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,是每天都在开新车吗?
哈哈哈哈哈,这个非常有趣,我来答吧,个人观点,欢迎其它朋友补充!
我之前在门户在垂直媒体都呆过,现在试着运营自媒体,关于每天是否都开新车的问题,可以很老实告诉你:不是!
但新车接触的机会多吗?那是肯定会比其它行业工种的要多,但实际的多与少,更多跟你所在公司的业务部门,手上掌握的汽车厂家、公关***有关系。
绝大部分新车的试驾车,都是由厂家分派到指定公关公司负责,通常媒体有需要申请,就找品牌所属公关对接。一般所属的公司有一定规模,或者存在合作关系的,公关公司通常都会借,因为知道你是有承受风险的能力,即便车出了啥大事故,也不用太多担心。最坏的打算,也能用广告***去置换补偿(这也就是经常听到行外人问,车要是出事故了咋办的解决方式);
如今自媒体满天飞的年代,借车更多是刷老媒体人的脸和人际关系,要是出了大事,也可以像上述的大平台那样处理,但仅限有影响力的媒体人。小媒体的话,风险自负,不然别想当然。
别以为借到新车就是全天下最爽的事,因为有部分公关甚至会对于你的借车提出要求:比如说那些内容点不能说,那些测试不能做。这样是防止你的内容过于出位,把厂家惹怒,最终善后的是公关。
当然,你也可以借车之后我行我素,但这样的话,很可能同一个公关应该没有下次借车了,也会间接得失客户,除非你有一个处理关系很厉害的业务同事。所以在目前内容创作泛滥的年代,很水的内容也有不少。
哦,忘记了说试车编辑的日常工作。
其实这个岗位没有一般人想得那么逍遥自在,如果是一个专门负责试驾的编辑,他的工作主要是筹备试驾内容的选题,以及各种出差、出差、出差...
是的,现在读者挑剔了很多,行内的“八股文”式看图说话真的已经过时,坦白说我要看就看车家好了,因为基本没哪个媒体谁比它快。作为过来人,这期间确实能让我接触到很多的新车,是个不错的成长。
试驾编辑的日常工作就是参加发布会/试驾会,拍摄图片和撰写文章,不至于每天可以开新车,毕竟不可能天天跑各地的发布会,这样会累死。跟大家分享几个关键的点:
1、 这是份工作,不是爱好。很多行外人可能会羡慕天天跑各地的发布会,享尽天下美食,试尽天下车型,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,但其实经常出现的情况是,当天早上飞机出发,当天晚上就赶飞机回家,第二天上班,一开始可能还有些新鲜度,但做久了就会发现,完成工作之后就对整件事情没有太大的好奇心,就像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,机械式地完成ABC的任务,久而久之,觉得看过的车型也都是那个样,这是份工作,不是爱好。
2、 受人小钱财,替人消大灾。大家可能都认为编辑是文化人很光鲜,其实也就是一个类似写新闻通稿的厂家小编,去了发布会,收了车马费,一般是0-800,现在很多车企都流行0,越牛的越少钱,然后就不得不隐瞒式的客观摆出事实,让车型或发布会的内容在全网铺开,并不是真的从[_a***_]或者专业的评车角度去全面报道。受人小钱财,替人消大灾。
3、 同质化严重,前途无亮。由于现在自媒体发展迅猛,很多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个性媒体层出不穷,但归结而之都是来来去去那几样,要不然是标题党,要不是动漫***形式上的换酒瓶,要不然就是拿出一个新的车评主持,基本上没有真正革命性的文章媒体形式,同质化极其严重,不管是深耕还是浅尝的媒体都能写出类似的文章,鱼目混珠,前途无亮。
可能题主是想尝试着进入这个行业去大展宏图,豆哥凭自己的经验来看,最好是真的有革命性的才华,要不就是真的有资金注入,自己创业以量取胜,要不然在这个汽车圈,需要浑浑噩噩的路子还很长。